课程概述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课程概述


 一、课程的指导思想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以下简称《概论》),着重讲授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历史进程,充分反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帮助大学生系统掌握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基本原理,弄清楚为什么马克思主义要中国化?什么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对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有何等的重要性?从而坚定在党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想信念。
    《概论》课以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为主题,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为主线,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重点,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作为统一的整体进行分析,掌握本课程的定位和基本任务。
     根据本课程的主题、主线、重点,其教学目的应是:第一,通过讲授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历史进程,帮助大学生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深刻认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极端重要性,着重弄懂为什么要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怎样才能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准确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规律和基本经验,充分认识在当代中国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重要意义。第二,通过讲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中的两大理论成果,帮助学生系统掌握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原理和基本观点,科学理解他们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深刻认识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是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长期坚持的重要指导思想,增强贯彻落实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的自觉性和坚定性。第三,通过讲授中国共产党领导各族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中所取得的辉煌成就,总结我们在以往的探索中所积累的历史经验,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中国的基本国情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客观规律,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自身所肩负的历史使命,坚定在党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想信念,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
     教材始终贯彻的一个基本思想,就是把准确阐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包括两大理论成果及十八大以来最新理论成果,作为最主要的目标;准确的分析和论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努力突出这些理论成果之间的一脉相承和与时俱进,突出每一个理论成果各自的理论创新,它们所体现的不同的时代特征和历史背景,它们赖以形成的实践经验;帮助大学生深刻领会党在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形成的这些理论成果的深刻内涵和精神实质,完整把握基本原理、基本观点和基本知识,并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这些理论成果,作为一个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统一整体来进行把握。同时充分重视体现党的十八大以来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最新经验,体现马克思主义研究的最新进展。
     概括地说就是分析中国共产党怎样在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中,创造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形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又在它们的基础上提出了最新的理论成果。通过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解决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各个阶段的问题,使大学生深刻认识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性,增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的自觉性。

      二、课程性质、定位和目的

《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新课程体系中处于核心位置。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用马克思主义武装大学生,是党的教育方针的重要体现,是社会主义大学的本质特征,也是大学生成人成才的内在要求。

05方案规定,《概论》课要 “着重讲授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历史进程,充分反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大理论成果,帮助学生系统掌握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基本原理,坚定在党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想信念。”这里明确规定了《概论》课要准确把握“一个主题”:以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为主题;贯穿“一条主线”: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为主线;突出“一个重点”: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重点。掌握了这“三个一”,就基本掌握了《概论》课的定位和基本任务。

学习《概论》课的目的在于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相结合的理论成果角度,帮助大学生弄清楚:为什么马克思主义要中国化,什么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三大成果以及科学发展观这一最新成果对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性,从而坚定在党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想信念。学习《概论》课的一般目的在于坚定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的信念;增强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信心、对党和政府的信任;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帮助大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导他们坚信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共同理想、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概论》课的具体目的在于帮助大学生成人成才;培养大学生运用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大学生艰苦创业的开拓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积极投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伟大实践。

   《概论》课为全校所有本、专科专业的公共必修课。


三、课程的总体设计,主题、主线和重点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虽然各自有其产生发展的历史背景和实践基础,但在探索中国怎样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方面,它们是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毛泽东思想作为开创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相结合过程中产生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第一个理论成果,不仅表现在创造性地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改造的理论,并胜利地领导了这两大革命,为中国以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而且表现在毛泽东第一个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要实行“第二次结合”的任务,并且对中国怎样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进行了初步探索,提出了许多重要的观点。所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始于毛、成于邓、发展创新于江胡习”。毛泽东思想中关于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的理论,关于革命军队建设的理论、关于军事战略和国防建设的理论、关于政策和策略的理论、关于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关于国际局势和外交工作方面的理论等等,特别是构成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的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不仅被后来的两大理论成果及最新理论成果所继承和发展,而且一直到现在都还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讲授三大理论成果及最新理论成果应当把它们作为统一整体。教材全面反映毛泽东思想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方面的理论,并指出它的许多理论在今天仍然具有的重要指导意义。因此,在教材中对毛泽东思想的论述,除了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改造部分必须单独分析外,还特别强调他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贡献。
     两大理论成果涉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全过程,内容十分广泛,思想极其丰富。教材设计是以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为主题,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为主线,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重点。
     以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为主题,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为主线,就是结合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应用于中国,领导人民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和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道路所进行的艰苦实践,充分反映党的三代领导集体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历史进程和基本经验,阐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的主要内容、精神实质、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以及在新的实践中继续坚持用科学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实践,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境界的现实经验和实践意义。
     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重点,就是在两大理论成果的分析方面不是平均使用力量,而是把主要力量放在分析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大理论成果相继解决了关于中国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问题,正在解决关于建设社会主义和在改革中完善社会主义的问题。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实践为重点,一方面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学风和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就是要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应用,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另一方面因为进入近代以来解决中国人民面临的两大历史任务,归根结底要靠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过去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改造,目的正是为了给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奠定基础,提供政治和经济前提。因此,贯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三大理论成果和最新成果的一条基本线索是:探索在中国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的道路。通过这门课程帮助学生从理论上搞清楚近代以来解决中国面临的两大历史任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唯一出路,只能是而且必须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以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的理论基础,并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坚定不移地选择社会主义和坚持不懈地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而这又要求从中国实际出发真正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四、课程教材的逻辑结构

围绕上面提出的主题、主线和重点,全书分为三大部分:
   第一部分,概述单独设为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的两大理论成果和十八大以来最新理论成果,分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讲党的思想路线。
 第二部分,毛泽东思想体系中的两个特殊内容,设两章,一章讲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和经验;一章讲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理论和经验。这两章的内容是毛泽东思想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毛泽东思想是在探索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在探索中国建立社会主义道路中得到进一步丰富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毛泽东继续对如何在中国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进行探索,这个过程中既有新的发展,也有因为缺乏经验和某些时候离开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而产生的重大失误。这两章就是介绍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进程中最重要时期的内容。
   这两章所以单独作为一个部分,一方面因为毛泽东思想理论体系中的其他内容都可以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的有关内容打通来讲,而这两章是毛泽东思想中两个独特的原创性内容,无法打通来讲,因此应该单列两章,否则会影响学生对毛泽东思想的丰富内容和毛泽东历史地位的认识。
   另一方面还因为改革开放以来,对这两大革命的意义和实现的理论创新存在估计不足的问题,一些错误的舆论如“告别革命”、“补课论”之类对学生有一定的影响,需要澄清。教材的这两章的内容,要着重帮助学生了解今天的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来之不易,弥足珍贵;帮助学生深刻认识毛泽东在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结合方面进行的原创性理论成果的伟大意义,从而理解邓小平说的如果没有毛泽东思想我们可能至今还在黑暗中摸索的深刻涵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第三部分,讲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也是教材重点分析的部分。这个部分可以分为四个方面相对独立的内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三个基本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体布局;祖国完全统一和外交政策;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依靠力量和领导核心。
   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三个基本问题,即分析社会主义本质与根本任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的改革开放,各列一章。也就是关系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的三大理论: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
   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体布局,包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设一章。
   3. 祖国完全统一和外交政策,包括祖国完全统一的战略构想和实践、国际战略和外交政策,设两章。这两章一章讲外交,一章讲内政。作为一个组成部分是因为它们有一个共同点,就是讲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面临的大背景。国际上有一个时代主题的转变和社会主义建设面临的有利和不利因素,国内有一个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问题,而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本来是我国的内政问题,但又有国际因素,因此变得复杂化。
   4.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依靠力量和领导核心,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依靠力量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两章。
 教材的第三部分是本教材的创新之处。就是强调贯彻把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及十八大以来最新理论成果作为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理论成果打通来阐述的原则。让学生了解党在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进行的艰苦曲折探索的历程,了解两大理论成果及十八大以来最新理论成果之间一脉相承和与时俱进的关系。
   这里有一个问题:就是怎样讲授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曲折过程,怎样分析这个过程中的历史经验和教训。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不是一帆风顺直线前进的,而是在曲折中实现的,是经历了两大曲折之后才有两次历史性飞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