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大纲

河北环境工程学院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概论 》课程教学大纲

一、总   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英文名称Generality of Mao Zedong Thought and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学时与学分80学时(64理论课+16实践课),5学分

课程性质:公共基础课

开课单位: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部

适用专业:本科各专业

先修课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后续课程:形势与政策

二、课程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帮助学生系统掌握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基本原理,理解和掌握中国革命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和总的方针政策,确立科学社会主义信仰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立志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能力目标:能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来认识、分析和解决社会现实问题,从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勇于创新的能力,提高学生自信心,培养竞争合作沟通意识,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素质目标:帮助大学生坚定社会主义信念,认清只有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社会主义道路,才能救中国和发展中国。培养当代大学生的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具备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合格建设者所应有的基本政治素质和相应的能力。


二、理论课教学大纲


   一、学时安排

章节序号


章节内容

课堂

讲授

(学时)

 讨论

(学时)

小计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

   7

1

 8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3

1

 4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3

1

4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3

1

4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

4


4

社会主义本质和建设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总任务

4

1

 5

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

3

1

 4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

10

2

 12

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理论

3

1

 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和国际战略

3

1

 4

十一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

根本目的和依靠力量

5


5

十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领导核心

3

1

 4

复习


2


2

53

11

 64


、课程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

考核类型:考试。

计分办法:课程成绩由平时成绩(15%)、实践成绩(30%)和期末考试成绩(55%)三分部分构成。

平时成绩包括学生出勤率、课堂纪律与学习态度、作业、课堂发言等。

实践成绩包括参与实践情况和实践报告质量两个方面。

期末考试实行百分制,开卷,考试时间为100分钟。

授课教师全体参与并负责评定成绩填报、审核及录入等。

、建议使用的教材与教学参考资料

1、教材: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2015年修订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8月版。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实践课指导教程》,吉林大学出版社,20142月版。

2、参考资料:

1]《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见《三中全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

[2]《毛泽东选集》第1-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3]《毛泽东文集》第1-8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4] 薄一波:《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上下),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年版。

[5]《邓小平文选》第1-3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6]《江泽民文选》第1-3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7]中共中央宣传部理论局:《科学发展观学习读本》,学习出版社2006年版。

[8]《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

[9]《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中央文献出版社2006年版。

[10]《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中央文献出版社2008年版。

[11]《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学习文件选编》,党建读物出版社2013年版。

3、选读书目:

1]《中国革命史》,国家教委社科司组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2]《中国近现代政治思想史》,刘健清、李振亚主编,南开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3]《邓小平理论研究述评》,秦宣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4]《马克思主义与当代现实丛书》,陈占安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5]《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轨迹》,田克勤主编,中共党史出版社,2006年版。

[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论》肖贵清主编,中共党史出版社2006年版。

[7]《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汪青松主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第一版,2006年再版。

4、专业期刊:

1]马克思主义研究.北京.

2]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黑龙江哈尔滨.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北京.

4]毛泽东思想研究.四川成都.

5]求是.北京.

6]参考消息.北京.

5、网站:

[1]中共中央党校:http://www.ccps.gov.cn/

[2]马克思主义研究网:http://myy.cass.cn/

[3]求是:http://www.qsjournal.com.cn/

[4]党建研究网:http://www.zgdjyj.com/

[5]中共党史网:http://www.zgdsw.com/

[6]中国共产党新闻网:http://cpc.people.com.cn/

[7]学习时报:http://www.studytimes.com.cn/

、课程教学内容与基本要求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

教学目的与要求

本章属于总论,让学生从总体上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有一个初步的了解,认识到在近代中国,历史和人民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通过学习使学生从总体上把握两大理论成果的科学体系、主要内容、精神实质及其相互联系,这也是本门课程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毛泽东思想的产生、形成、科学内涵、主要内容、历史地位;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成果;毛泽东思想科学体系的主要内容及历史地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科学内涵、主要内容、主题及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成果;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的关系;实事求是思想路线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教学难点: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如何全面准确地理解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和历史地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的关系;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教学方法

问题讨论式、课堂问答式、案例启发式、调研教学式、现场交流式

教学内容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及其发展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及其关系

第二节 毛泽东思想

1、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2、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和活的灵魂

3、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

第三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历史地位

第四节 思想路线与理论精髓

1、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和发展

2、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科学内涵

3、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第二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教学目的与要求

本章主要通过阐述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使学生能够深入了解和掌握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基本内容及其意义,认识这一理论是中国革命实践经验的结晶,是中国革命胜利的指南,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理论成果。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有助于学生深入了解中国革命的历史、认识中国革命的发展规律。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的形成及其重大意义

教学难点:如何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如何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三)教学方法

采用课堂讲授、多媒体课件、视频、案例讨论、互动交流等方法进行教学

教学内容

第一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形成的依据

1、近代中国国情和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

2、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实践基础

第二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

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

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纲领

第三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和基本经验

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

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

3、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意义

第三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教学目的与要求

本章主要阐述社会主义改造理论。通过阐述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思想,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及其理论依据,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及其历史经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确立、理论依据及其重大意义,使学生深入了解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必然性,充分认识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重大意义。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特点;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历史必然性;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基本思想及理论依据;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和历史经验;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教学难点: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转变的必然性;对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经验的全面认识

教学方法

问题讨论式、观点演讲式、相互辩论式、课堂问答式、案例启发式、现场交流式

教学内容

第一节 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

1、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

2、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及其理论依据

第二节 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和历史经验

1 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2、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

第三节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1、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及其理论依据

2、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重大意义

第四章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教学目的与要求

本章主要通过讲解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重要思想成果、探索的意义和经验教训,使学生理解我国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以后,党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的初步探索,取得了重大成就,形成了一些重要思想成果。同时也让学生理解由于各种原因,探索走了弯路,出现了失误。这些弯路和失误同探索中取得的成功经验一起,成为我们前进的宝贵财富。通过学习,有助于学生全面理解毛泽东思想,正确认识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的关系。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思想;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思想;走中国工业化道路的思想;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的意义和经验教训

教学难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的意义和经验教训

教学方法

问题讨论式、观点演讲式、相互辩论式、课堂问答式、案例启发式、现场交流式

教学内容

第一节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重要思想成果

1、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思想

2、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思想

3、走中国工业化道路的思想

4、初步探索的其他理论成果

第二节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意义和经验教训

1、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意义

2、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经验教训

第五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

教学目的与要求

本章主要分析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党的一个重大理论创新,为开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奠定了重要基础。学习这一理论,有助于学生深刻理解我国的基本国情,准确把握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让学生了解党的十八大提出我国国情“三个没有变”,进而理解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正确处理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的关系,坚持和落实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以及各项具体的方针、政策和措施。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国情理论的重要性;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科学含义和主要特征;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基本路线、基本纲领;正确处理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的关系

教学难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相互联系;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

教学方法

问题讨论式、观点演讲式、相互辩论式、课堂问答式、案例启发式、现场交流式

教学内容

第一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和主要特征

3、科学把握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

第二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

第六章 社会主义本质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

教学目的与要求

社会主义本质理论把我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了一个新的水平,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通过本章的教学,有助于学生深刻把握社会主义的本质,明确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根本目标,明确民族复兴中国梦的科学内涵和基本要求;有助于明确当前及今后学习和工作的方向,坚定信念,增强奋斗力量;有助于学生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新概括的内容及其涵义;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坚持发展是硬道理,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坚持科学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教学难点:社会主义本质的内涵;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新概括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水平;为什么说发展是硬道理,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教学方法

问题讨论式、观点演讲式、相互辩论式、课堂问答式、案例启发式、现场交流式

教学内容

第一节 社会主义的本质

1、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提出和科学内涵

2、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重要意义

第二节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1、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2、大力发展科学技术

3、坚持科学发展

第三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战略

1、“三步走”发展战略

2、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3、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第七章 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改革开放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必须坚持正确的方向。学习本章,要让学生更加深刻理解改革开放的历史必然性,提高对全面深化改革的认识。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改革开放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教学难点:改革开放是一场新的伟大革命,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完善互利共赢、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

教学方法

问题讨论式、观点演讲式、相互辩论式、课堂问答式、案例启发式

教学内容

第一节 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

1、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2、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第二节 全面深化改革

1、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

2、坚持改革的正确方向

3、正确处理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意义

第三节 扩大对外开放

1、对外开放是一项基本国策

2、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

3、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第八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

教学目的与要求

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布局。通过本章的学习,让学生理解我们党的认识经历了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从最初的“两手抓”到“三位一体”、“四位一体”,再到“五位一体”,展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不断丰富、日趋完善的生动历程。帮助学生充分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正确性,坚定走这条道路的信心和决心。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五位一体”总布局

教学难点: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推进“五位一体”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建设

教学方法

问题讨论式、观点演讲式、相互辩论式、课堂问答式、案例启发式、现场交流式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和经济体制改革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

4、把握经济发展新常态

第二节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

1、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

2、发展社会主义民主

3、全面依法治国

4、推进政治体制改革

第三节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1、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2、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核心价值观

3、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第四节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1、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

2、保障和改善民生

3、创新社会治理体制

第五节 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

1、树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理念

2、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3、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

第九章 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理论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形成和发展;掌握“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概念的基本内容和重要意义,“一国两制”构想在香港、澳门的成功实践;掌握新形势下对台湾的工作方针,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党的和平统一的理论和政策,积极为实现祖国完全统一贡献力量。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内容;“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意义;新形势下对台湾工作方针

教学难点: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

教学方法

问题讨论式、演讲式、相互辩论式、课堂问答式、案例启发式、调研教学式、现场交流式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

1、维护国家统一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2、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任务

3、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国人民不可动摇的坚强意志

第二节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及其实践

1、“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的形成和发展

2、“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内容和重要意义

3、“一国两制”构想在香港、澳门的成功实践

4、新形势下对台湾工作方针

第十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和国际战略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特别是冷战结束以来国际关系和国际局势发展的新特点、新动向和新趋势;使学生理解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需要抓好和用好这个重要战略机遇期;使学生把握中国坚持和平发展道路的根据和重要意义;掌握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主要内容和重大意义;理解推动建立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需要作出的巨大努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时代主题;政治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中国外交政策的宗旨和原则;和平发展道路的根据和意义;合作共赢;和谐世界

教学难点:政治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和平发展道路

教学方法

问题讨论式、课堂问答式、案例启发式、现场交流式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外交和国际战略理论形成的依据

1、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2、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

3、抓好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

第二节 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

1、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的根据和重要意义

2、坚持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

3、推动建立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

第十一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和依靠力量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理解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坚持一切为了人民,坚持共同富裕的目标,坚持经济社会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的统一。使学生了解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依靠力量和建设者,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事业,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必须依靠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明确统一战线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重要法宝,要实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宏伟目标,必须以统一战线的形式建立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大联合大团结;明确中国人民解放军作为人民民主专政的坚强柱石,为国家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提供坚强有力的安全保证,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力量。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工人、农民、知识分子、社会新阶层和人民军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依靠力量;新时期的爱国统一战线

教学难点:社会新阶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的建设者;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特点

教学方法

问题讨论式、观点演讲式、相互辩论式、课堂问答式、案例启发式、现场交流式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

1、坚持一切为了人民

2、坚持共同富裕的目标

3、坚持经济社会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的统一

第二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依靠力量

1、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根本力量

2、新的社会阶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3、巩固和发展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

第三节 巩固和发展爱国统一战线

1、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内容和基本任务

2、加强党对统一战线的领导

3、全面贯彻党的民族宗教政策

第四节 建设巩固国防和强大军队

1、巩固国防和强大军队是国家安全的重要保障

2、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

3、构建中国特色现代军事力量体系

4、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

第十二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领导核心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深刻认识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理解坚持党的领导必须努力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加强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使学生理解党正在努力全面从严治党,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奋斗。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坚持党的领导与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教学难点:中国共产党的性质;新时期党面临的历史性课题及如何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全面从严治党

教学方法

问题讨论式教学、观点演讲式教学、相互辩论式教学、课堂问答式教学、案例启发式教学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保证

1、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

2、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3、坚持党的领导必须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

第二节 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1、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2、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3、加强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

第三节 全面从严治党

1、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

2、坚持思想建党与制度建党相结合

3、加强组织、纪律和作风建设

4、加强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

七、其他说明

作业:每章课后习题



三、实践课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实践)》

英文名称Generality of Mao Zedong Thought and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Practice

实践学时:16学时

课程性质:公共基础课

开课单位: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部

适用专业:本科各专业

二、实践教学目的和要求

(一)实践教学目的:
  通过对本课程的实践教学,进一步提高大学生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大学生了解国情、省情,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确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不断提高大学生的政治理论素养和实际才干,努力成为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

(二)实践教学要求

1、根据本教学大纲,由“概论”课教研室具体制定实践教学安排,各教学班配合教师开展实践教学。
   2、实践教学活动的开展要与思想政治工作和教学工作的有关要求一致,并服从学院的中心工作,配合有关部门和单位开展相应的实践活动。

3、该课程实践教学要严格按照我院编写、辽宁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指导手册》中的有关规定开展。

4、政治理论课教师既是实践教学的组织者,又是大学生实践活动的指导者,因此,要依据党的教育方针和育人目标,指导学生创造性地开展实践活动,指导学生完成实践报告撰写。

三、实践教学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教学具有鲜明的时代性,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活动密切相关。因此,实践教学必须突出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得到感知、认知,直至理性认识。

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应遵循以下原则:

第一、针对性原则。第二、实效性原则。 第三、时效性原则。

四、教学安排

1、社会调查的基本理论和方法(2学时)。

2、指导学生参与社会调查(实践)及撰写调查(实践)报告(12学时)。学生实践期间,任课教师通过互联网在线指导平台对学生实践活动进行远程指导。每天上午8时至11时、下午3时至5时、晚8时至10时教师集中解答同学实践活动中提出的问题,直到全部学生完成实践报告撰写为止,任课教师工作量计12学时。

3、总结和交流(2学时)。

五、实践教学的内容和形式

本课程实践教学在理论课讲授完成后进行。

实践教学主要通过校园实践、社会实践的形式进行;校园实践主要是参与、指导学生参加有关部门和单位以及大学生社团组织的各种实践活动;社会实践通过社会调查(社会访谈)、参观爱国主义基地和文化基地的方式开展。任课教师根据实际情况,可与学院团委合作,鼓励主修该课程的大学生参加团委组织的暑假“三下乡”活动,围绕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问题、热点问题,深入农村、厂矿企业、城市社区、经济开发区、高科技园区等开展社会考察和社会调查。

六、 实践教学方案

任课教师在本课程综合实践选题及学期实践教学安排的指导下,可根据自己的教学安排及各教学专业班级的专业差异,灵活选择数个实践项目安排活动,由学生自主选择实践选题,任课教师指导帮助学生做好实践项目策划书,学生自主完成实践过程。

七、实践教材

社会调查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教学,以《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指导手册》(孙景民主编,辽宁教育出版社出版)第二章为教学内容。任课教师自行制作教学课件和教案。

学生参加或自行组织实践实践活动前,任课教师到对学生自学《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实践课指导教程》(孙景民主编,吉林大学出版社出版)提出明确要求,根据学生选择的实践项目提示自学重点,并进行自学辅导。

八、考核方式

实践教学活动考核成绩计入该课程成绩,占课程成绩的30%。凡课程理论教学考核成绩与实践教学考核成绩都及格者,该课程才能评定为及格以上,其中有一方面不及格者,该课程评为不及格。

该课程学生的实践课成绩,按我院编著的《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指导手册》中规定的考核办法进行。

本大纲未尽事宜由马列部负责补充。



执笔人:李杨

教研室主任:陈光宇

系部主任:孙景民

日期:201695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专科课程标准(2015版)


第一部分  总


(一)编写大纲的依据和原则

依据:本大纲根据《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教学计划的要求,按照高等职业技术培养目标和人才规划,结合我校实际情况而编写制定。

原则:力争课程的设置适应公共课的要求,强调理论教学和实际相结合,本大纲是教学活动的主要原则。

(二)课程性质与任务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中分量最重的一门课程,是每一个大学生的必修课。该课程主要是让领会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领会党在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中形成的理论成果的深刻内涵和精神实质,完整把握基本原理、基本观点和基本知识,并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这些理论成果作为一个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统一整体来把握。从根本上说是为了帮助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了解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确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为把学生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自觉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的一代新人,奠定思想理论基础。

(三)课程基本要求

1、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
   2、把握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3、把握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4、掌握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5、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

6、掌握社会主义本质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

7、掌握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

8、掌握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理论
   9、掌握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理论

10、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和国际战略
   11、把握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根本目的和依靠力量理论
   12、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领导核心理论

(四)本课程适应的专业层次

本课程适用于三年制高职教育专科层次的我院所有专业

(五)课程的基本内容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及其发展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和历史进程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的关系

第二节  毛泽东思想

    1、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2、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

    3、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

第三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历史地位

第四节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的精髓      

    1、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和发展

    2、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科学内涵

    3、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的精髓

第二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第一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

    1、近代中国国情和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

    2、中国革命经验的概括和总结

第二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

   1、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

   3、新民主主义的基本纲领

第三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和基本经验

   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

   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

   3、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意义

第三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第一节  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

   1、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

   2、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及其理论依据

第二节  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和历史经验

   1、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2、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

第三节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1、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及其理论根据

   2、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重大意义

第四章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第一节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主要理论成果

   1、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思想

   2、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思想

   3、走中国工业化道路的思想

  4、初步探索的其他理论成果

第二节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意义和经验教训

   1、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意义

   2、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经验教训

第五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  

第一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和主要特征

   3、科学把握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

第二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

第六章  社会主义本质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

第一节  社会主义本质理论  

   1、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提出和科学内涵

   2、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重要意义

第二节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1、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2、大力发展科学技术

   3、坚持科学发展

第三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战略

   1、“三步走”发展战略

   2、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3、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第七章  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  

第一节  改革开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

   1、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2、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第二节  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

   1、全面深化改革

   2、坚持改革的正确方向

   3、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第三节  毫不动摇地坚持对外开放

   1、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

   2、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

   3、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第八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理论

第一节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和经济体制改革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

4、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第二节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              

    1、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

    2、发展社会主义民主

    3、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4、推进政治体制改革

第三节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1、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2、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3、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

    4、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第四节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1、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思路

    2、保障和改善民生

    3、创新社会治理体制

第五节  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                  

    1、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总体要求

    2、树立生态文明理念

    3、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第九章  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理论

第一节 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

    1、维护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2、实现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任务

    3、实现祖国统一是中国人民不可动摇的坚强意志

第二节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及其实践

    1、“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形成和发展

    2、“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内容和重要意义

    3、“一国两制”构想在香港、澳门的成功实践

4、新形势下对台湾工作方针

第十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和国际战略

第一节 外交和国际战略理论的形成依据

   1、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主题

   2、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

   3、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

第二节  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

   1、和平发展道路的根据和重要意义

   2、坚持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

   3、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

   4、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第十一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根本目的和依靠力量理论

第一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目的

   1、坚持一切为了人民  

   2、坚持共同富裕的目标

   3、坚持经济社会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的统一

第二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依靠力量

   1、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力量

   2、新的社会阶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3、巩固和发展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

第三节  巩固和发展爱国统一战线

   1、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内容和基本任务

   2、加强党对统一战线的领导

   3、全面贯彻党的民族宗教政策

第四节  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

   1、人民解放军是保卫祖国的钢铁长城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力量

   2、建立巩固的国防和强大军队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战略任务

   3、全面加强军队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

   4、积极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深入发展

5、坚持走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

第十二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领导核心理论

第一节  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保证

    1、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

    2、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3、坚持党的领导必须改善党的领导

第二节  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1、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2、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3、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和纯洁性建设

    4、建设学习型、服务性、创新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


第二部分:理论课课程标准(52学时)


(一)教学时数分配

内     容

总时数

讲授

讨论作业

1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

6

 5  

1

2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4

3

1

3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4

4


4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3

2

1

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

4

4


6

社会主义本质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

4

4


7

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

4

3

1

8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理论

7

6

1

9

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理论

3

2

1

10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和国际战略

3

3


11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根本目的和依靠力量理论

4

4


1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领导核心理论

4

3

1


复习

2



   合                 计

          52

    注:表中的时数分配可依据教学内容的选择进行适当调整。

(二)课程的重点和难点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

   重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

   难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出、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形成和确立
  2、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重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新民主主义的基本纲领
 难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3、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重点: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及其特征、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难点: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重大意义

   4、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重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主要理论成果

   难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意义和经验教训

   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

   重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难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

   6、社会主义本质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

   重点: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难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战略

   7、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

   重点:改革是全面的改革;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难点:不断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8、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理论

   重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难点: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

   9、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理论

   重点: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必要性;对台方针政策的最新动态

   难点: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必要性

   10、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和国际战略
  重点:对战后国际形势和时代主题的认识;和平发展的道路;

   难点: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和谐世界

   11、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根本目的和依靠力量理论

   重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目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依靠力量;

   难点:巩固和发展爱国统一战线;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

   1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领导核心理论

   重点: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保证;

   难点: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三)教学手段和教学建议

1、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如课件、视频资料等,让学生能够直观地理解与掌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

   2、可以组织课堂讨论,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有针对性地展开教学。

   3、在教学过程中,注意总结和探索教育经验和规律,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切实反映不断变换的社会生活。

(四)参考书目和推荐教材

   1、参考书目:

  [1]《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见《三中全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

   [2]《毛泽东选集》第1-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3]《毛泽东文集》第1-8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4] 薄一波:《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上)(下),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年版。

   [5]《邓小平文选》第1-3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6]《江泽民文选》第1-3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7]中共中央宣传部理论局:《科学发展观学习读本》,学习出版社2006年版。

   [8]《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

   [9]《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中央文献出版社2006年版。

   [10]《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中央文献出版社2008年版。

   [11]《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学习文件选编》,党建读物出版社2013年版。

   2、推荐教材

   本书编写组:《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2013年修订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年1月第4版





第三部分:实践课程标准(20学时)


(一)实践课的性质、目的和任务

1、为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本课程的教学水平和质量,实现教学的针对性和时效性,使学生更深刻、更全面地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方法,培养学生运用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使学生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掌握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观察世界、分析国情的思维方法,提高政治理论素养,使他们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2、通过实践课教学使大学生明确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不仅是一个科学的理论体系,而且是一门很强的实践科学;
  3、通过教学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运用相关原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事科学研究和探索新知的能力;培养大学生服务祖国、服务人民、服务社会的意识,自觉投身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二)实践形式和要求

1、实践形式

整体上分为校内实践、校外实践两种形式。

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往往会遇到经费不足和缺少相对固定的实践场所,以及学生人数较多等问题,组织集中实践比较困难。在安排社会实践过程中,可以把集中实践与分散实践结合起来,学期实践与寒暑假实践结合起来。

校内实践:与本科《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实践课同时安排“马克思文化节”特色实践活动。

校外实践:参观考察实践、社会调查实践、志愿者活动等

2、实践要求

a、实践教学活动的开展与学校的思想政治工作和教学工作的有关要求相一致,并服从学校的中心工作,密切配合有关部门开展相应的实践活动。
  b、《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教师是实践课指导者和具体组织者,要依据党的教育方针和育人目标,创造性地开展实践教学。
  c、实践性教学要抓好教学内容安排、组织安排,还要处理好社会调查前和调查过程中的指导,实践性教学成果的汇报和整理工作。
  d、对于实践性教学活动的成果要及时汇总、整理,建立参观、访问心得体会,观看影视资料的心得体会,社会调查报告等资料档案。
  e、通过开展活动,巩固课堂所学理论知识提高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能力,增长才干。
  f、不断提高实践教学质量和水平,提高实践教学的实效;注意总结,不断探索,不断实践,以完善实践教学工作。
  g、建议抽出适当课时对社会调查进行指导,就社会调查对象、调查方法、原则记录、调查报告等进行比较具体的讲解,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调查方法、技巧。
(三)实践总学时及教学内容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的实践教学时数为20学时,校内10学时,校外10学时。具体内容按我院编写的由吉林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指导手册《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实践课指导教程》执行。教学内容包括:

1、实践方法、实践项目指导2学时

2、以教学班为单位建立自媒体,教师进行远程指导16学时

3、实践结束后,及时进行总结、点评、表彰2学时
(四)考核与成绩评定
  主要考察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考核方式主要为考察,如撰写课程论文、社会调研报告等,参加活动并能写出书面材料者,一般评为良好;撰写书面材料和交流活动认真者,可评为优秀。
(五)实践任务与学时分配
  一是社会实践活动,即学生亲身加入到现实社会生活中,直接通过看、听、行去体验和感受现实。如参观、访问、社会调查、劳动、参加青年志愿者活动等,都是比较好的形式。二是感知性实践,即并非亲身置于现实社会生活中,而是间接地通过听去感受现实。如观看生动而真实的影视资料。
  1、校内实践

校内学术性实践(10学时)
按照“马克思文化节”活动安排执行。

2、校外实践

参观考察实践社会调查实践志愿者活动

参观考察实践(10学时)与宣传部、学生处、院团委等部门组织班团干部、思政课学习骨干到李大钊纪念馆、李大钊故居、辽沈战役纪念馆、西柏坡纪念馆等地参观、考察,教师进行现场教学和讲解,拓展教学途径,加深学生的感性认识。

要求:每人完成一篇观后感。

社会调查实践。教师给学生布置较为开放性的社会调查题目,学生分组或单独展开社会调查。通过社会调查,学生在获得第一手感性资料的同时,可以更深刻地了解社会,增强学生的群众意识、创新意识和科研意识,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把理论学习和实践体验结合起来,努力培养学生良好的政治素质。

要求:每个人提交一份规范的调查报告。

志愿者活动。志愿者活动是与院党团组织一起组织志愿者参与社会活动的实践方式,如深入街道、敬老院、社区等进行公益活动等。

)实践课教材

孙景民主编: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指导手册《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实践课指导教程》。



执笔人:李翠红

教研室主任:陈光宇

系部主任:孙景民

日期:2016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