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社会实践的理论基础

作者:  浏览量:  发布时间:2016-08-17 11:58:13  【关闭】 【返回】

马克思主义实践观是大学生社会实践的理论基础。掌握社会实践相关理论,大学生就能够更好地理解社会实践的教育功效,对社会实践就会有更加深刻的认识。

1、社会实践的认识论基础

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观点。社会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表现在: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推动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认识来源于实践。没有人的实践,客观存在着的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是不会自动地反映到人们的头脑中来的。客观事物只有成为实践活动的对象,才会成为认识的对象。实践不仅是认识的来源,而且是认识发展的动力。社会实践总是一步又一步地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人类的知识也随着社会实践不断由低级向高级、由浅入深、由片面向更多的方面发展。真理问题是认识论的重要问题。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真理是符合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这就决定了在意识范围内不可能解决认识是否符合意识之外的客观事物的问题,认识不能成为检验自身是否正确的标准。毛泽东说:“判定认识或理论之是否真理,不是依主观上觉得如何而定……真理的标准只能是社会的实践。”

2、教育与生产实践相结合的理论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认识论认为:人的一般认识过程大体由实践到认识与认识到实践两个阶段组成。教育过程也是一个认识过程,受教育者的认识过程也应遵循一般的认识过程的规律,要以一定的实践得到感性的认识为基础,才能获得新的理性认识。受教育者所学到的理论知识最终要付诸实践,到实践中去接受检验。生产实践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人类产生、存在和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教育与生产实践的关系是紧密不可分,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一方面,生产实践是教育的基础,是教育的源泉、出发点和归宿;另一方面,教育又推动和促进生产实践的不断发展和提高。

3、青年在实践中成长发展的理论

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三个组成部分的实质和核心,是实践的唯物主义的立足点。马克思认为,“全面发展的个人”是指不受外在力量约束,而能够充分和全面发展“本身才能的一定总和”的人。人的全面发展是一个实践过程,只能通过实践来真正地体验、探索人的全面发展。

青年要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必须注重参加社会实践。从实践中获得感性认识,把感性认识上升到理论认识,再把理性认识付诸实践,从而促进自己的提高和发展。青年只有参加实践,才能出真知、长才干,在实践中实现全面发展,成长成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