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探析

作者:  浏览量:  发布时间:2016-08-18 08:42:58  【关闭】 【返回】


                                                                   孙景民        河北环境工程学院


【摘要】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是对马克是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创新与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理论成果。它的产生和形成是思想逻辑和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是科学社会主义历史规律思想起点依据学说、思想形式内容学说在中国共党理论创新中的具体体现和正确反映,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根本方法和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规律的深刻诠释。
【关键词】习近平  治国理政思想  理论创新  
【中图分类号】D619      【文献标识码】A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牢牢把握时代和实践发展新要求,牢牢把握人民群众的新期待,在许多重要会议、重要活动、重要场合发表了重要讲话。这一系列重要讲话集中全党全国人民智慧,深刻回答了新的历史条件下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进一步升华了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规律和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规律的认识,形成了富有时代特色的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这一重大思想成为统一全党共识、凝聚中华民族奋进力量、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大思想武器。

      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的科学体系和理论成果

      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是一个系统的科学体系。这一科学体系不仅涉及改革发展稳定、治党治国治军、内政外交国防等各个领域,而且涵盖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治国理政的战略目标、历史任务、核心本质、发展阶段、发展道路、发展支撑、依靠力量、发展理念、发展战略、国际关系、领导核心、根本目的和根本保证等各个方面。根据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治国理政方略,在新的伟大实践中诞生的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概括起来大体有以下主要内容:
       整体战略目标指向。党的十八大刚刚闭幕,习近平履职伊始就掷地有声的提出中国梦的科学命题,并把其纳入党和国家整体发展战略目标之中。习近平指出,我坚信,到建党100周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一定能实现;到建国100周年时,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现代化国家的奋斗目标一定能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一定能实现。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以十八大确定的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基础,以中华民族共同夙愿的独特形式,提出党和国家长远的整体战略目标指向,充分表达了全国人民的共同期盼与心声,成为中国走向未来的鲜明指引。
      整体双重历史任务。习近平强调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历史的结论和人民的选择,它凝结着民族伟大复兴这个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根本的梦想,是发展中国稳定中国的必由之路;我们这一代共产党人的任务,就是继续把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篇大文章写下去;我们的责任,就是要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接过历史的接力棒,继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为人类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这一系列重要论述深刻阐明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治国理政的双重历史任务:一个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个是继续为实现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
       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的核心本质。习近平指出,实现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和人民幸福。这三者既具有极其深刻的时代内涵,又具有极其深远的为民情怀和思想理论真谛。国家富强主要是指中国的经济实力、综合国力、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大大提升;民族复兴主要是指通过自身的不断发展与强大带动和改变世界,使中华民族再次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以更加昂扬向上、文明开放的姿态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人民幸福主要是指让人民过上更加幸福富裕安康的生活。三者既是中国梦的核心本质,也是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的核心本质。
      坚定明确的发展道路、发展支撑和依靠力量。习近平强调指出: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必须弘扬中国精神,必须凝聚中国力量。习近平还多次强调,中国道路就是适合中国国情、符合中国特点、顺应时代发展要求、勇于创新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中国精神就是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伟大的梦想需要伟大的精神作支撑;中国力量就是全国各民族大团结的力量。它是克服一切困难、战胜一切风险挑战的决定性力量。
      改善民生的根本目的和坚决惩治预防腐败、抓牢抓实作风建设的根本保证。习近平指出,不断改善民生是推动发展的根本目的;腐败是社会的毒瘤,是影响经济社会发展、国家长治久安的致命风险,如果任凭腐败愈演愈烈,最终必亡党亡国;如果不坚决纠正党内存在的不良风气,任其发展下去,就会像一座无形的墙把党和人民群众隔开,党就会失去根基、失去血脉、失去力量;要建立坚决惩治和预防腐败、抓牢抓实作风建设的长效机制,为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根本保证。
      科学理念引领下的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主要包括:以踏石留印和抓铁有痕劲头抓作风建设、管党治党一刻不能松懈、零容忍态度惩治腐败、坚持“苍蝇”“老虎”一起打等理念为引领,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重大战略思想;以不能简单以GDP增长论英雄、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实现创新驱动发展、走以人为本新型城镇化道路和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等理念为引领,推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大战略思想;以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全力推进法治中国建设和把权力关进制度笼子里等理念为引领,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依法治国的重大战略思想;以坚守我们的核心价值体系和核心价值观、抓住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等理念为引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大战略思想;以实现经济发展和改善民生良性循环、社会政策要托底、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等理念为引领,改善民生和创新社会治理的重大战略思想;以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以系统工程思路抓生态建设、实行最严厉的生态保护制度等理念为引领,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战略思想。
      全面深化改革的理论。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以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和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的理念,从当今世界发展大势、我国发展新要求、人民新期待、抢抓机遇、抢占未来制高点的必然选择出发,在习近平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重大战略思想指引下,以向体制机制多年积存顽瘴痼疾宣战的政治勇气和责任担当,深刻阐明了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意义,鲜明地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导思想、总体思路和目标任务,开启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征程,为新时期从理论到实践的伟大创造开辟了道路。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理论。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以依法治国是顺利完成双重历史任务的本质使然,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事关党执政兴国、人民幸福安康、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深刻认识,以习近平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依法治国重大战略思想为指引,深刻阐明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鲜明的提出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目标任务,在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上形成了建党以来第一个全面依法治国的纲领性文件,为全面推进法治中国建设,使深化改革在法治轨道上全面推进提供了重要保障和遵循。
      全面从严治党的理论。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从重点解决损害群众权益的突出问题、领导干部“四风”问题入手,深刻阐明了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按照“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总要求,在习近平党要管党、从严治党重大战略思想指引下,通过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从中央政治局做起,对党的各方面建设提出一系列新规定新要求。同时坚持标本兼治,不断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国家战略和顶层设计。充分展现了党中央补足共产党人精神之“钙”、用铁的纪律维护党的团结统一的坚强意志,有效增强了党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
      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理论。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以中华民族兼融天下的博大情怀,与世界包容共生的民族文化心理为基础,对人类发展繁荣做出较大贡献庄严承诺的同时,以亲、诚、惠、容和坚决维护国家核心利益的理念为引领,深刻阐明了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以争取和平国际环境发展自己,又以自身发展维护和促进世界和平,独立自主、互尊互信、互利共赢的发展新型国际关系和对外合作的外交战略。在这一理论指引下,通过“一路一带”、“互联互通”等一系列战略谋划和顶层设计的实施,有效开创了我国外交工作的新局面。
 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和中华民族团结奋斗共同思想基础的理论。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战略高度,向全党全国人民提出要求和动员:党的各级组织和全体共产党员要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和话语权,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信仰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全体社会成员要筑牢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思想基础,认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义共同理想;意识形态领域要不断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充分展示昂扬向上的社会主流,反映光明进步的社会本质,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
      稳步推进祖国统一大业向前发展的理论。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针对两岸关系的新形势,从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方针政策、务实举措、诚恳态度和坚决制止“台独”分裂图谋的坚定意志等方面提出了全面把握两岸关系大局、认清历史发展趋势、维护中华民族根本利益、稳步推进祖国统一大业向前发的四点意见,深刻阐明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坚定不移走两岸和平发展道路的对台策略。两岸关系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加强。
      强化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的理论。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以强军目标引领改革、铸牢听党指挥强军之魂、扭住能打胜仗强军之要、夯实依法强军之基理念为引领,从人民军队是保卫祖国和建设社会主义重要力量的深刻认识出发,明确提出了充分发挥政治工作对强军兴军的生命线作用和新时期国防军队建设的目标和任务,按照全面加强军队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积极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走中国特色军民深度融合强军之路的整体思路,国防和军队建设呈现稳步推进的良好态势。
      进一步加强党的民族宗教工作的理论。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以少数民族自治地区长治久安、发挥好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促进社会发展积极作用为目的,阐明了加强和改善党的民族宗教工作的基本原则,鲜明的提出了新时期党的民族宗教工作的方向和路径,明确了大力支持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坚决打击一切分裂破坏图谋和各种恐怖主义、坚决反对和取缔邪教组织的方针政策。党的民族宗教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
      科学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的理论。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从依靠学习走向未来、发扬钉钉子精神、提高多种思维能力、掌握调查研究基本功等方面,为我们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供了有效方法。

      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的学理溯源

      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是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为顺利完成双重历史任务,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以新的理论指导新的伟大实践而产生和形成的,是思想逻辑和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具有极其深刻的学理渊源。
      它是科学社会主义历史规律思想起点依据学说在党的理论创新中的具体体现。在科学社会主义经典著作中,马克思指出:“每一历史时代主要的生产方式与交换方式以及必然由此产生的社会结构,是该时代政治的和精神的历史所赖以确立的基础,并且只有从这一基础出发,历史才能得到说明。”[1]恩格斯指出:“历史从哪里开始,思想进程也应当从哪里开始。而思想进程的进一步发展不过是历史进程在通向理论上前后一贯的形式上的反映;这种反映是经过修正的,然而是按照现实的历史过程本身的规律修正的。”[2]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把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科学,它的基本要求就是将社会主义置于现实的基础之上,不断以新的理论指导新的实践。上述科学社会主义历史规律思想起点依据学说的论述告诉我们,思想的逻辑起点要与现实历史发展进程相一致,而思想进程的发展既要依据历史发展进程来确定,又要与现实历史发展趋势和历史发展规律相吻合。改革开放前30年,由于党的指导思想发生“左”的偏差,没有正确处理好思想逻辑和历史逻辑的辩证关系,党的许多正确主张没能坚持和贯彻下去,结果导致了党对社会主义道路初步探索的中后期出现曲折甚至误入歧途。改革开放后30年,在新中国已经建立起来的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和吸取20多年社会主义建设积累经验教训的基础上,邓小平对中国现实历史进程进行再认识,准确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经过几代中国共产党人的不懈奋斗,我们才得以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在现时中国历史方位与世界格局都发生深刻嬗变的新时代,在如何看待现实中国历史进程和发展趋势问题上,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再次作出准确判断。习近平指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当代中国的最大国情,最大实际,经济总量低时要立足初级阶段,经济总量提高后仍要牢记初级阶段;在谋划长远发展时要立足初级阶段,在日常工作中也要牢记初级阶段。我们不仅要把握国内形势的发展变化,更要密切关注国际形势发展变化,统筹好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在时代前进潮流中把握主动、赢得发展。
      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正是按照上述理论学说的观点和对思想逻辑、历史逻辑的准确把握而产生和形成的。它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置于改革开放取得伟大成就和发展方式发生重大转折的现实基础之上,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逻辑起点,以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历史进程及其发展趋势深度融合为依据,实现了思想逻辑和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
      它是科学社会主义历史规律思想形式内容学说在党的理论创新中的正确反映。在科学社会主义经典著作中,马克思和恩格斯指出:“共产党人的理论原理,决不是以这个或那个世界改革家所发明或发现的思想、原则为根据的,这些原理不过是现存的阶级斗争、我们眼前的历史运动的真实关系的一般表述。”[3]恩格斯指出:“必须重新研究全部历史,必须详细研究各种社会形态的存在条件,然后设法从这些条件中找出相应的政治、私法、美学、哲学、宗教等等的观点。”[4]恩格斯还指出:“每一个时代的理论思维,从而我们时代的理论思维,都是一种历史产物, 在不同的时代具有非常不同的形式,并因而具有非常不同的内容。”[5]
      上述科学社会主义历史规律思想形式内容学说的论述告诉我们,任何理论思维和思维方式都是历史的时代的,它们既是实践发展的产物,又是思维历史发展的结果。不同历史时代具有完全不同的理论思维方式和完全不同的理论思维内容。科学社会主义是一种政治概念,在模式和制度框架上虽然没有统一的定义,但必须结合本国实际,与时俱进,准确把握时代发展变化规律,并从理论思维上正确反映客观事物的本质,提炼出与时代发展规律相适应的理论观点,才能不断以新的理论指导新的实践。习近平指出,凡是涉及全局性的重大问题,都需要从战略上进行思考、研究和筹谋;凡是涉及改革发展稳定工作中的各种重大问题,也都需要从战略上拿出治本之策。”
      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正是按照这样的逻辑思维形成的。它以实现发展方式科学化、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思维方式,对新的历史条件下完成双重历史任务需要把握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作出了新的科学概括和总结。其科学体系不但涵盖反映当今时代发展规律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而且还包括为前进道路扫清障碍必须解决的重典治乱、反腐败反分裂反恐怖、向顽瘴痼疾开刀等一系列特有内容。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完善,逐步形成一个系统完整的科学体系,正是马克思主义精典作家科学社会主义历史规律思想形式内容学说在党的理论创新中的正确反映。 
      它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根本方法和马克思主义执政政党建设规律的深刻诠释。实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物质和意识关系的基础。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方法,更是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强大思想武器和战略策略的理论基础。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创建共产主义者同盟和总结巴黎公社经验时,对无产阶级政党的科学内涵进行了深刻阐述,指出:工人政党要始终代表着整个运动的利益,坚持整个无产阶级的不分民族的利益;无产阶级政党要做人民的公仆,不要当人民的主人,不要搞特权。并从政治建设、思想建设和组织建设上形成了马克思主义三大政党学说。列宁在创建苏维埃政党时又从理论武装、领导力量、组织纪律、政党纲领、政党和群众的关系、密切联系群众、防止“左”右倾错误等七个方面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政党学说。中国共产党根据执政党建设的实际需要,在原有思想建设、组织建设的基础上,又陆续提出了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从而形成了中国共产党五位一体的党建理论。
      马克思主义哲学根本方法和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的发展历程告诉我们,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理论体系无论诞生于什么时代,其理论都来源于实践,其核心思想都是为人民服务,其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在不同历史时期各有侧重。中国共产党的理论创新过程充分证明了这一点。毛泽东思想侧重解决的是最关键的民族独立、向社会主义过渡和党的作风建设问题,邓小平理论侧重解决的是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正确认识和党的制度建设问题,“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侧重解决的是怎样建设党和建设什么样的党的问题,科学发展观侧重解决的是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和反腐倡廉建设问题,而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要侧重解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多年积存的顽瘴痼疾、发展难题、依法治国和反腐败斗争、党的作风建设等问题。它从党和国家现实状况出发,牢牢把握前进道路上的关键和重点,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和有力保证。
      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的产生和形成正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根本方法和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规律的深刻诠释。它的思想精髓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在不断实践的基础上,正确反映现实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历史必然趋势,是对关乎党和国家前途命运问题的深刻回答,是顺利完成双重历史任务的理论自觉和实践自信。

      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的重大理论指导价值

      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遵循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认识路线,在实践基础上大力推进理论创新,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注入新活力。凝聚全党和全国人民智慧形成的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不仅为推动中国发展进步提供了理论指导和方法论,也为世界发展繁荣提供了广阔的合作平台和愿景。
      它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理论成果。中国共产党在长期的实践探索中,坚持独立自主走自己的路,不断把马克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产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第一个理论成果是毛泽东思想,在这一理论成果的指引下,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结束了中华民族任人欺负凌辱的中国近代史;第二个理论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它突破了在贫穷落后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历史性难题,开创了社会主义的新纪元,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事实胜于雄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与时俱进、继往开来,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民族伟大复兴唯一正确的理论体系。
      改革开放30多年来,在这一理论体系指引下,中国以世界上少有的速度持续发展起来,社会主义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大地焕发出勃勃生机,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中国人民谱写了中华民族生生不息、上下求索、不懈奋斗的光辉历程。人民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水平得到空前提高,大国地位逐步显现,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中华民族大踏步赶上时代前进潮流,迎来了民族伟大复兴的灿烂曙光。但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发展和国际政治经济秩序的新变化,在取得举世瞩目伟大成就的同时,多年积存的深层次矛盾和结构性矛盾也不断显现,且各种矛盾相互交织、错中复杂。新时期党和国家面临的发展难题和发展机遇前所未有,来自各方面的风险挑战前所未有,民族伟大复兴展现出来的光明前景前所未有。在中国再次走到重要历史节点的关键时期,产生并形成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这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需要,是继续为实现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需要,是新的历史条件下以新的理论指导新的伟大实践的需要。
      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坚持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创新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内涵,深刻揭示了当代中国的发展走向,为中国共产党从更高层次认识社会主义,开辟一条发展更好、人民享受成果更多、能够充分体现社会主义优越性的发展道路指明了方向,它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理论成果。
      它是新时期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和科学指南。共同思想基础是国家、民族和政党赖以生存和发展根本前提。如果没有共同的思想基础作保障,政党就会瓦解、国家就会解体、民族就会分裂。社会主义既是一种崭新的社会制度和社会运动,也是一种理想和价值追求,必然要求用一个共同的思想意志来凝聚全党全体人民的思想和行动。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面对深刻变化的国际环境和人们思想观念多元多样多变的新情况,只有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才能真正统一全党全国人民的思想,最大限度团结和凝聚不同社会阶层、不同利益群体的人民,为实现既定的目标而共同奋斗。
      20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国际上出现东欧巨变、苏联解体的大事变,我国发生涉及危害国家主权和国家安全的严重政治风波。我们之所能够力排国际上的不良影响,从容应对突发事件和战胜来自各方面的困难与挑战,其根本原因就在于我们有党中央的坚强领导,有党的理论创新给予的强大信念力量和指导作用。新的历史时期,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把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为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进的战略目标指向,更富有勿忘国耻的特殊意义和凝心聚力的强大精神激励作用。习近平中国梦一经提出,就释放出强大的号召力和感染力。老百性热议中国梦,社会舆论聚焦中国梦,海内外中华儿女述说中国梦,国际社会关注中国梦,全国各地各条战线以中国梦为主题的各种实践活动如火如荼、持续高涨。以中国梦为引领的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已经成为激励中华儿女团结奋进、开拓未来的行动纲领。
      事实深刻表明,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具有把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紧密团结在一起的强大思想基础,它是我们战胜一切风险挑战的主心骨。这一重大思想及其指导下的新的伟大实践,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规律,展现了凝聚中华民族团结奋进的强大精神力量。其表现出来的坚定信仰追求、历史责任担当、真挚为民情怀、务实工作作风、科学思想方法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真理的光辉,是我们党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进工作、实现新的伟大奋斗目标的科学指南。
      它是中国和世界发展繁荣的一面旗帜。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以习近平为核心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顺应历史潮流和时代需要,大力推进理论创新,产生并形成习近平国家治理思想,体现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对中华民族近代以来历史发展逻辑的科学把握,彰显了中国共产党在民族伟大复兴道路上的丰功伟绩,抒发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为人民谋福祉、为国家图富强的壮志豪情,展示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在实践基础上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诠释了中国共产党追求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与现实社会主义实践的高度统一。它把我们这一代中国共产党人肩负的双重历史使命与党的理论创新紧密联系在一起,把国家现代治理理念与人民共同富裕紧密联系在一起,把国家富强与人民幸福紧密联系在一起,无疑是中国发展繁荣的一面旗帜。
      长久的和平国际环境是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共同理想和愿望。近代中国,帝国主义列强的入侵和国内战争的频繁爆发,给中华民族推向了万劫不复的苦难深渊,中华儿女饱经山河破碎、颠沛流离的磨难,中国人民深知和平发展环境的来之不易。同样,两次世界大战也给世界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留下了永久挥之不去的痛苦记忆。面对经济全球化和科学技术现代化不断发展的新时代,如果没有和平的国际环境,中国和世界都不可能实现良好的发展。在民族复兴新的伟大征程中,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把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战略作为思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摆在突出地位,中国将义不容辞的以大国形象承担起维护世界和平的责任,一个充满活力和不断发展的中国也必将给世界各国人民带来更多的发展机遇和福趾。
      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以中国共产党人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创造性的分析了当今中国和世界的发展趋势,创造性的阐释了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共同理想和愿望,创造性提出的一系列新的理论概括,不仅开拓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而且深化了对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认识,也必将对世界社会主义和人类进步事业产生深远影响。
【注释】
[1][3]《共产党宣言》[A],马克思、恩格斯著,人民出版社,1971-03-01。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A],马克思、恩格斯著,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43页。
[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A],马克思、恩格斯著,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465页。
[5]《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A],马克思、恩格斯著,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84页。
[6]《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中宣部编,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联合出版,2014-06。
[7]《习近平谈治国理政》[A],国务院新闻办公室等编译,外文出版社出版,2014-09-28。

注:本文 2014年11月15日在人民日报主办的《人民论坛》(北大核心期刊)2014年11月中期发表。
 

     1、中央媒体重视程度高:
     论文正式发表前3天,2014年11月12日,人民论坛网以“独家首创”和“深度原创”隆重推出。
     2、文章引证层次高:
     1)中共中央党校副教育长、哲学部主任、国家一级教授韩庆祥《理论界如何看待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引证本文,且引证文献排名第一。
     2)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大委托项目“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论述”阶段性成果《习近平治国理念综览》引证本文。
     3)中南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论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的基本内容与重要意义》引证本文。
     3、文章转载率高。已知有人民网、人民论坛网、光明网、光明网手机头条、光明社区、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文学网、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网、文化发展论坛、中国学网以及360个人图书馆、刘战胜曰中等几十多家知名网站和个人新浪博客全文转载本文。
    4、研究成果应用广、价值大:
    1)中国干部学习网(中共中央党校主办)将本文列为中国干部学习精品文章。中国干部学习网:“学习中国>分科学习>马克思主义>精品文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栏目。
    2)新东方在线将本文列为考研政治推荐课程。
    3)吉林大学出版社出版的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实践课指导教程》全文收录本文。
    4)中国学网将本文收录在政治学习文档库。
    5)西华大学宣传部、四川省委组工网等将本文列为理论学习资料。
    6)手机光明网、公务员之家、新狐网、豆丁网、文档下载、文库下载、余姚市富港小学网等全文收录本文。
     5、百度网“治国理政思想” 热词搜索排名第一:
     在百度网为您找到的约220多万个相关搜索结果中,本文始终排在首页第一。在360导航、百度网等“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热词搜索,本文也始终排在首页前几名。
     6、学术研究处于前沿:
      在十八届五中全会印证本文研究主题和主要观点后,理论界、学术界掀起“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研究热潮。在中共中央党校原副校长李君如、中央党校副教育长韩庆祥和中央党校知名教授严书翰,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国防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首都师范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党委书记等一大批知名教授,以及一大批省级高校专家学者发表的该领域学术成果中,中国知网文章节点【同行关注文献】一栏,本文均排名第一。
     7、文章论选题和述观点印证层次高:
     1)十八届五中全会印证。十八届五中全会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毫不动摇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勇于实践、善于创新,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形成一系列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深化改革开放、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了科学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这一表述与本文的研究选题和主要观点高度一致。
    2)中宣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2016版)绪论印证。中宣部对《讲话》意义总的概括,与本文研究主题和主要观点一致。
    3)教育部高校思政课全国统编教材印证。教育部高校思政课全国统编教材《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以理论体系概论》(2015年修订版)有关章节新增内容与本研究主题和主要观点一致。
    8、该文已荣获2014年秦皇岛市思想政治工作优秀研究成果一等奖。